中小企业如何真正做到“专精特新”?

  


中小企业如何真正做到“专精特新”?

  “中小企业好,中国经济才会好。”近年来,国家高度重视中小企业,大力发展“专精特新”企业,取得了明显成效。目前工信部已经培育了三批4762家“专精特新”小巨人企业,带动各地培育省级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4万多家,入库培育的企业11万多家,其中在A股的相关企业就有300多家。

  争当“专业化、精细化、特色化、新颖化”的“专精特新”企业,正日益成为中小企业的奋斗目标。但是,要真正达到“专精特新”,实现高质量发展,我们依然任重道远,核心是要在以下六个方面长期下大功夫。

  一、突出创新。刘鹤副总理已经明确指出:“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。”中小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创新,下定决心搞创新,坚持技术与市场结合进行有效创新。加大研发投入,注重知识产权申请和保护,制定或参与相关行业标准。要牢牢把握“国产替代”和为产业龙头企业配套的机遇,在细分市场和领域克服万难攻克“卡脖子”技术,用创新引领发展。

  二、战略聚焦。对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讲,充分发挥自身优势,专注并深耕于产业链中某个环节或某个产品/服务,就是最好的战略。所谓专注,就是主业集中度60%以上;所谓深耕,就是在特定领域至少坚持3年以上。专业化的战略定位,首先是一种选择,其次是一种坚守,最后就会形成一种竞争优势。

  三、差异发展。“人无我有,人有我优,人优我特”是经营永不过时的策略。中小企业要走出拼价格、同质化、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困境,在经营上必须立足差异化,坚持特色化。是否掌握独有、可持续的工艺、技术或配方?是否能向制造服务型转变?做到以上两点,就能体现制造型企业的特色。另外,重视品牌建设,注重客户或用户的体验,都是打造特色化的有效手段。

  四、夯实管理。不系统、不规范、不精细,是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管理的通病。造成的原因,主要是企业家重视不够、缺乏管理人才和管理方法。总体上,立志成为专精特新的企业,要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,以抓管理促经营为导向,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、系统和方法,逐步加强和完善战略管理、组织管理、人力资源管理、财务管理、运营管理、数字化、风险管理、文化管理等。

  五、“用足”政策。国家和地方的工信、科技、财政等部门出台了若干相关扶持政策,各大金融机构也有诸多优惠服务。对于之前不少企业反应的政策力度小、手续多、兑现难等问题,已经有了明显改善。但是,我们发现仍有不少企业对政策关注不够,了解不多,导致了不必要的损失。建议各相关企业,应有专兼职人员对接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,吃透政策,用足政策,助力企业发展。需要强调的是,用足政策,不是抱着不正确的心理,打“檫边球”,更不能干违法乱纪的事。

  六、拥抱资本。资本市场对于专精特新企业已经创造了很好的条件,尤其是9月份新设立的北京证券交易所。通过大力改革新三板,为中小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提供了资本机会,搭建了“基础层-创新层-精选层-北交所/科创板等”多层次资本市场。登陆资本市场后,企业可以获得丰富的融资方式和渠道,为后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证,也会进一步吸纳优秀人才,激励优秀人才。更为重要的是,企业掌握了发展的“制空权”,促进企业的持续做强做大做优。

  我们坚信只要广大中小企业有志气、有骨气锻造以上“六脉神剑”,就有底气成为“专精特新”企业,从而不负时代,不负韶华,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重要力量!

  

(来源:和君咨询)


*
*
*
*
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