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专精特新”为什么如此重要?

  专精特新”为什么如此重要?

  “专精特新”为什么引起如此高规格的重视?

  先来看一个故事:日本一家叫做味之素的味精厂,卡住了全球芯片企业的脖子,原因是味之素在制造味精时产生的副产物ABF,是一种用极高绝缘性的树脂类合成材料制造成的薄膜,目前全球芯片在制造过程中都使用ABF。ABF材料市场不大,技术门槛非常高,味之素公司占据了90%以上的市场,几乎没有替代产品。这就是“专精特新”的威力。

  制造业发展的一个特点和趋势就是专业化,以及专业化基础上的社会化。随着竞争的展开,市场的拓展,制造业分工越来越细。所以,振兴实体经济,振兴制造业,必须从专业化公司、专业化制造开始抓起。

  过去有一个说法,国家间的竞争是跨国公司的竞争。现在我们可以修正一下,国家之间的竞争是产业链的竞争。国家既要有强大的链头企业,即跨国公司,但其链条上也要有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来把守、卡位。链头和链身,缺一不可。由同类或关联的中小企业扎堆而成的企业群落,就是产业集群。产业集群的大小、强弱,将是未来地区竞争和国家竞争的秘密武器。这就是中小企业凝聚起的力量。

  改革开放以来,我们奉行引进、消化、模仿的技术跟随战略,即所谓后发优势。现阶段,中国的国际环境发生了逆转性变化。

  其一,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,在高科技和先进制造上采取小院高墙的隔绝策略,精准脱钩,从贸易战延申到技术战和产业链战。以芯片为例,美国半导体联盟赤裸裸对中国卡脖子,已经严重影响到中国制造业各个行业,造成中国经济循环不畅;

  其二,疫后各国都开始追求产业链的自主可控,产业链全球布局的要素价格问题和生产成本问题成为次要的考量,产业链的自主可控成为一个国家生死攸关的经济安全问题,全球产业链开始收缩;

  其三,中国在某些制造领域与西方已在同一起跑线,正如任正非先生所说,大家都到了无人区,你不能参考我,我也没法参考你,都要靠自己摸索了。未来,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必须自主创新为主,引进吸收为辅。新的形势要求中国必须要有一批自己的专精特新企业。

  培育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,企业家首先要摒弃规模崇拜,拒绝多元化诱惑,专注在细分领域建立竞争优势。大国之间的竞争,需要大公司,同样需要具备国际竞争力的“单打冠军”。很多中国企业家内心深处都有规模崇拜,进入世界500强曾是很多企业家的追求,但培育“专精特新”,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专注,不要求大、求多元化,要将有限的资源聚焦在一个细分领域。

  培育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,资本要有“与时间做朋友”的耐心。大量“小而专”的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时间短则十年,长则数十年,资本如果希望在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身上挣快钱,只会毁了这些企业。只有尊重规律、注重工匠精神,才能在时间的河流中淘洗出真正有价值的“专精特新”。

  培育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,政府要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,尤其是有利于中小企业长期发展的营商环境。刘鹤副总理指出,企业家精神就像鱼一样,水温合适,鱼就会游过来。我们的政府部门必须明白,我们不仅需要大鱼,也需要小鱼,不能把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大鱼身上。我们的大企业也必须明白,让小草成茵,建立多元的生态,大树才能长得更加挺拔,大公司必须为小企业留出市场缝隙,才会有健康的商业生态。

  

(来源:中国企业家杂志)

*
*
*
*
×